军训风采丨青春如火,风骨如冰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7-09-18

青春如火,风骨如冰

一团五营一连三排    医学院2017级3班  翟天妤

91年前,18岁的铮铮少年许光达步入珠江之畔陌生的城市——广州。91年后,同样年纪的我们,同样背井离乡,同样身负重托,踏上了同一片热土。当我们为着今生第一场离别黯然垂泪,当我们面对为期15天的军训叫苦不迭,风华正茂的许光达却早已奋不顾身投入到黄埔军校的学习与训练中去,并已开始以自己的青春铸起军魂,以自己的军功光明祖国。他用如火的青春凝固成如冰的风骨,为我们唱响军事学习的不朽篇章。

橘子洲头,激扬文字

从争取学习机会到考入长沙师范学校,许光达身上伴随着进步学子的勤勉之风。在红色梦想、革命激情洋溢的湘江水畔,橘子洲头,共产主义的春风陶冶了这位心怀救国梦想的少年。1921年秋,作为大学生的许光达开始参与并积极组织爱国学生运动。于1925年,先后光荣地加入中国共青团与中国共产党,自此,更加催人奋进的责任感,让他有投笔从戎的男儿血性。鉴于许光达突出的表现,中共湖南省委选送他考入黄埔军校炮兵科第五期学习。自此如火的战斗青春拉开序幕。

珠江水畔,刻苦习练

进入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后,接踵而至的锻炼与针锋相对的思想冲突并未击垮年仅18岁的许光达,在我们烈日下习练军姿的年级里,他匍匐于秃土石地,任阳光炙烤,任小虫叮咬;在我们抱怨教官令行禁止教诲的年纪里,他忍受着麻木军规,听上级任命,听教官训斥;在我们为口角之争计较的年纪里,他同汪党分子据理力争,驳不公言论,驳不义之举。他充满血和泪的18岁,也是沉甸甸亮闪闪的18岁,试问在我们的18岁,我们要去反驳多少不正义,要去坚持多少不可能?军训是我们的开始。

立足战场,内外兼修

     从南到北的土地革命浪潮中,许光达从游击队到中央党组织向各个方向,各个阶层发光发热。同年,他加入军事训练班学习,后赴莫斯科国际列宁学院学习。“任何没有理论学习充实更新的行动都可以视为蛮干。”其实风雨飘摇的中国遭受了大肆入侵的日本帝国主义迫害,许焦急收安排回国,立即投入延安大本营,为探索抗日战争经验,开展军事理论研究做出突出贡献。在指挥、参谋、组织工作中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献出宝贵计策,巩固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更在解放战争中参与解放晋、陕、甘。

谦逊让衔,英名美扬

许老的一生历经了硝烟子弹的纷扰,氤氲着书本军典的墨香,立下了共和国历史上永不磨灭的功勋。当众望所归的大将军衔从毛主席手中交给他时,他却主动让衔未经批准后又主动降级,成为了唯一一位享受上将待遇的大将,被毛主席称赞道:“许光达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这是风华正茂的年纪,这是清朗人生的开始,也许你会拥有“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的诗意人生,也许你会拥有“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的 思政人生,也许你会拥有“肃肃宵征,夙夜在公”的忙碌人生······愿你我谨记许光达大将的如歌岁月,用带着中大烙印的军训时光开启如火的青春旅程!

 

(收录于中山大学2017年9月《军训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