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与临床医学教学实验室

       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山大学优势学科布局深圳校区的主体部分,也是中山大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个“双一流”一级学科的主要建设单位之一。医学院基础与临床医学教学实验室位于医学园2-5层,总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现有教学设备7413台套,设备总值超过18063万元。下辖12个功能实验室,分别用于开展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和临床技能培训。此外,另设动物外科实验室,由实验动物中心统筹建设。教学实验室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专职实验技术人员10人。

       在建设新医科的大背景下,满足目前的教学模式要求和考虑未来整合课程体系下的实验课程体系规划,医学院实验教学平台建设需做好顶层设计,合理定位,立足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科和专业发展需求,构建 “立德树人、临床导向,夯实基础、求是创新”多层次、多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学生为本,面向临床应用,加强医教协同,强调医工结合,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本科生基本科研技能培训活动常态化,构建以教学实验室为载体,以课程为核心,以兴趣为驱动,以项目为补充的递进式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案。在开放共享的实验教学平台,利用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使学生达到尊重和养成医学科研实验规范,通晓并掌握医学科研实验基本技能,融汇运用医学知识体系于临床实践的培养目标。
       在满足目前传统医学教育需求的同时,也考虑到未来医学教育体系改革后新医科背景下整合医学教育的硬件需求,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要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建设:
第一阶段,围绕基本技能性、经典验证性、综合性及研究设计性四个层次实验项目, 优化人体解剖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临床解剖学)、分子医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人体形态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人体机能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原微生物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等五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模块。 
       第二阶段,建设临床医学技能培训中心,打造集教学、培训、考核、科研、开发及社会服务多位一体的医学教育培训基地。从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能力出发,将课程与相关专业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通过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麻醉、急救、内镜、护理等模拟教学设备上的操作,以及对标准化病人的问诊、查体的练习,实现真实临床情景的模拟训练。临床医学技能培训中心在未来将承担临床技能模块的教学,同时将承担目前的单科见习轮转与各器官系统教学融合后的实践、实训教学,真正实现基础与临床的深度融合。 
       第三阶段,建立综合性和设计创新性的虚拟实验室。使机能、形态、分子生物等实验项目都能在虚拟实验室中开展;针对临床思维的养成,开发“模拟医院”,模拟附属医院的布局,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医院各科室分布,职责,日常运行情况。
       在系统完善、功能齐全、开放共享、网络互动的实验教学平台上,利用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形成“医学与人文、基础与临床、实体与虚拟、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