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山传统,成就未来卓越
——中山大学医学院举办“杏林名师大讲堂”第六期
6月3日晚上,中山大学医学院于广州校区北校园举行了“杏林名师大讲堂”第六期。本期讲座邀请了中山医学院生理学教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校长、国家级教学名师王庭槐作为主讲嘉宾。学院2016级、2017级本科生及学院老师代表等近300人参与了本次活动,讲座由学院郭德银院长主持。

讲座开始前,郭德银院长详细介绍了王庭槐教授的学术科研成就:他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医药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教学管理研究理事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中国生理学会循环生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生理学会理事长,承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生理学》和《生理学通报》主编工作,是国家精品课程“生理学”和“实验生理科学”课程、国家教学团队负责人。同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基金10多项,发表论文110多篇,获科研奖励6项。在教书育人方面,他是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山大学卓越名师,从教37年,他把爱学生当成是教师生涯的起点,把关心学生作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必修课,教导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做个好医生,首先要做个好人”。

王庭槐教授以“传承中山传统,成就未来卓越”为本次讲座主题,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与教学工作经历,从“中大医科的前世今生”、“‘三基三严三早’的教学传统”与“大学时代如何为成就未来卓越奠基”等三个方面详实地讲述了一脉相承的优秀中大医科精神与传统,强调了“三基三严三早”的具体含义及其对于医学生的重要性,并对同学们在大学时代的学习生活提出三点建议:一要建立追求卓越的坐标,练好习总的“八字真经”;二是读好课内外的书,更要练就追求卓越的本领;三是准备好应对5G时代的十八般武艺,提高计算机相关能力,积极了解前沿科技,努力跟上时代潮流。鼓励大家要有长远的视野,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卓越医学工作者。在交流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向王教授求教学习经验并纷纷表示收获良多,将以王教授为榜样,立志高远、脚踏实地,更好地投入到医学学习中。


“杏林名师大讲堂”是中山大学医学院党总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点打造的人才培养特色项目之一,旨在通过搭建本科生与医学卓越名师的学习交流平台,加强本科生思想引导,增强医学熏陶,树立远大理想,践行学校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学习贯彻落实学校春季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卓越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