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铸医魂,创新融合育英才——中山大学医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风采展示

发布人:冯漫修

中山大学医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成立于2019年6月,由中山大学医学院的教学科研专任教师、实验技术岗教师以及博士后党员组成。截止2025年3月,支部共有正式党员24名。自成立以来,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医教融合·六维共进”模式为核心,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医学教育、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全过程,在组织建设、教学创新、科研突破、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打造出具有鲜明医科特色的基层党建示范品牌。

一、强基固本,筑牢党建“压舱石”

党支部以制度建设为核心,构建“三位一体”党建工作体系。严格党员发展流程,建立“申请-审查-培训-考核”全流程培养体系,实施“医路启航”成长计划,通过导师制强化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支委会分工明确,形成“书记统筹、委员协同”的高效管理模式,确保党建与教学科研无缝衔接创新主题式组织生活,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科研中心党支部、深圳湾实验室、东莞市中医院等单位,围绕“医疗伦理”“科研创新”等模块开展跨学科交流结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组织志愿服务,提升党员责任感;建立“自评+互评” 多维评价体系,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支部成员在党建和意识形态领域零问题、零事故,连续获评校级“先进党支部”(2021年)和“最佳党日活动”(2019年),支部书记获“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支部成员荣获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党建与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2023年优秀征文一等奖,彰显党建引领的示范效应。

image-20250326101725-1

1  “三位一体”党支部工作体系

2 获评2021年校级“先进党支部”

二、思想领航,锻造育人“主心骨”

党支部坚持将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思想筑基、医魂引领”为主线,利用“学习强国”等线上线下平台,定期组织党员和教职工参与党的理论学习,提升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组织党员赴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东江纵队纪念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陈心陶故居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初心学堂)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学习,强化党员教师的政治意识与责任担当

作为医学教育者,我们深知医德医风的重要性。党支部将医德培育与廉洁自律教育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廉洁从医”承诺、“医德典范”评选等活动,树立正面典型,强化职业操守,引导党员教师以身作则,践行医学誓言,确保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始终保持高尚的职业操守。

3  线上线下学习交流活动

三、医教融合,激活发展“新引擎”

在学院党委的悉心指导下,党支部紧密结合医学教育特点,构建“党建+教学” “党建+科研”双螺旋发展模式,创新性地实施了“医教融合·六维共进”党建工作模式。该模式以“教学+科研、理论+实践、党员+师生”三结合为核心,旨在通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促进科研创新突破、促进医德医风建设、促进社会服务拓展、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六大维度共同推进,依托“制度化、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国际化、人本化”六大建设策略,着力培养“政治信念坚定、医学知识扎实、教学能力卓越、医德修养高尚”的“四优”党员教师,努力打造教学与服务并重、育人与自我提升并行的特色党支部,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医学人才贡献力量。

课程建设方面:支部成员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教改项目,如 “人工智能赋能卓越医学人才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24小时个性化AI科研助教”获得中国教育学会“2024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支部成员获深圳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获中山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主编《医学人文导论》《医学遗传学实验指导》等教材;

科研领域支部成员参与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三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标志性奖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发表Nature cell biology等多篇高水平论文,并获批多项国家专利

四、立德树人,培育卓越“生力军”

人才培养上,党支部支持教工党员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医学教育,积极参与医学院“基础+临床”双班主任制度建设和“器官-系统-功能”新医科课程体系改革依托医学院基础与临床教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实操机会,涵盖基础医学、临床技能及模拟病人等多个领域,在课余时间推动“早接触科研、早接触临床、早接触社会”的“三早”教育,帮助医学生在虚拟仿真与现实环境中提升专业技能,培养兼具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的拔尖医学人才。支部成员指导学生先后荣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项目一等奖中国解剖学会“日升恒隆杯”第六届全国医学生解剖学绘图大赛电子作品二等奖和三等奖多项重要奖项并指导学生参加科研探索实验,获批多项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和深圳市医学科学院“医学生培养项目”,育人成效显著。在此过程中,多名支部成员获得深圳市“优秀班主任”“中山大学优秀班主任”“中山大学卓越服务奖”等荣誉。

4 标志性成果

五、服务社会,彰显医者“大情怀”

党支部“健康中国”为使命,利用医学院的平台优势和学科优势,构建“党建+社会服务模式,通过志愿服务推动党建与社会服务的有效结合。依托急救培训基地开展“党员服务日”活动,联合附属医院专家构建多层次急救课程体系,深入学校周边社区、工厂、中小学校开展急救教育培训活动,普及急救技能推动急救教育专业化。支部成员在课堂上成功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挽回学生生命,事迹获得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南方日报权威媒体广泛宣传报道,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支部依托医学院人体生命科学馆,积极参与开放日活动和科学讲座,促进党员与社会的互动,加深对医学知识的普及与理解,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

image-20250326101735-6

5  依托急救培训基地开展“党员服务日”活动

6 支部成员在课堂上成功实施心肺复苏急救

总结与展望

中山大学医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在组织建设、思想引领、医教融合、社会服务中形成示范效应。初心如磐践使命,奋楫笃行启新程!未来,支部将以培育创建"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为契机,继续深化“党建+”模式,推动学科交叉与国际合作,强化“大思政”育人格局;拓展校内外资源联动,打造医学创新与社会服务高地,为医学院的“新医科”建设与国家“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更大力量!

党建引领聚合力,医路奋进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