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2024年“我最喜爱的班主任”评选火热进行中

发布人:金旭

        静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动能点石成金,琢璞成器。

        为迎接第40个教师节和中大百年校庆,医学院学生会组织开展“我最喜爱的班主任”票选活动。我们的班主任候选人从曾获得过学校优秀班主任且目前在岗的班主任中产生,候选人简介都在这里哦!在投票阶段,每名学生有多次投票机会,可分别选出“我最喜爱的基础班主任”和“我最喜爱的临床班主任”。

        让我们一睹老师们的非凡风采,同时投出自己宝贵的选票吧!投票截止日期:9月6日24:00。

我最喜爱的基础班主任(按拼音首字母排序)

崔宇

 

    崔宇,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3级临床医学11班基础班主任。研究领域:吗啡耐受与痛敏、吗啡成瘾。现已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6篇)。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广东省卫生厅基金、985高校青年教师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共5项课题。

 

付饶

    付饶,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9级临床医学柯麟班基础班主任。研究方向为基因层面吻内侧被盖核团参与药物成瘾、疼痛和抑郁症调控的分子机制探索。中山大学“百人计划”青年学术骨干,美国神经科学学会、美国酒精滥用研究学会会员,两次荣获美国酒精滥用研究年会“青年学者旅行奖”。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Neuropsychopharmacology等国际知名SCI期刊杂志。

 

蒋璇

    蒋璇,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9级临床医学9班基础班主任。医学院“血管新生和造血干细胞分化”课题组负责人,中山大学“百人计划”青年学术骨干,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师从我国模式动物小鼠研究领域奠基人高翔教授,热衷于以小鼠为动物模型从事microRNA通路在心血管疾病以及造血干细胞发育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共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二十余篇,累积被引用次数一千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共6项课题。

 

林初文

    林初文,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副主任,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2023级临床医学2班基础班主任。研究领域:肺再生的分子调控;肺癌免疫微环境的分子调控;肺癌治疗新靶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发表多篇科研论文,研究论文的总引用率超过1200次,曾指导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实验设计项目并获得中山大学一等奖。

 

吕芳丽

    吕芳丽,教授,博士生导师,寄生虫学教研室主任,2021级临床医学8班基础班主任。主持或参与过美国 NIH RO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共24项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120多篇(其中 SCI 论文 70 余篇),获得过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山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承担中山大学本科生教学改革项目5项、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1项。作为一线教师,严守师德、爱岗敬业、追求卓越,多年来主讲的《人体寄生虫学》留学生全英课和 8 年制、柯麟班双语课、5 年制的中文课,深受学生的喜爱。

 

马孔阳

    马孔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1级临床医学10班基础班主任。2021年获聘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并获得广东省和深圳市高层次人才支持。研究领域:系统性红斑狼疮中T/B淋巴细胞的诱导分化机理。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或共同作者发表在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同时也是Frontier in Immunology杂志的客座编辑。

 

潘纪安

    潘纪安,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级临床医学7班基础班主任。1998至2002年就读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学专业。2007年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得微生物学博士学位,从事病毒复制和转录机制的研究。2008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接受博士后训练。2012年获得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研究助理教授职位,从事蛋白毒性分子机制的研究。2015年获得罗格斯大学助理研究教授职位,开展细胞氧化还原调节的研究。2017年作为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加入中山大学医学院。研究方向:细胞氧化还原平衡的调节、病毒复制和转录的机制。在高水平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潘婷

    潘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0级临床医学8班基础班主任。从事抗病毒药物研发和艾滋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先后主持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10余篇。

 

彭小雪

    彭小雪,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级临床医学5班基础班主任。研究方向为病毒复制模型的构建以及抗病毒药物的开发。曾为美国石溪大学麻醉科研究科学家,获得过美国石溪大学K30临床研究项目培训课程临床研究高级培训证书。2018年获得美国临床病理协会授予的临床检验师资格证书。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中曾发表多篇论文。

 

谭红梅

    谭红梅,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教学名师,2022级临床医学1班基础班主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分会委员,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领域: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曾先后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多篇科研论文,参编新形态数字化教材《精解病理生理学》等多本教材。

 

陶鑫

    陶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0级临床医学2班基础班主任。2005-2014年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就读,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15-2020年继续在生命科学学院完成博士后和特聘副研究员工作,主要从事抗体重排机制及其进化研究。自2020年5月起,加入中山大学医学院建立实验室。截止目前,共参与发表SCI论文10篇(代表性成果被评为2016年“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撰写学术专著一章,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参与和主持国家级研究项目6项,于2016年被中国免疫学会授予“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学者奖”,并参与获得2017年“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2019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研究方向:人源抗体高效制备技术研发、抗体药物开发与肿瘤治疗。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田国宝

 

    田国宝,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医学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学院副院长、医学教育处副处长、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22级临床医学9班基础班主任。研究领域:抗生素耐药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先后在The Lancet Microbe等本领域国际顶尖和主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通讯/第一50余篇,参编专著2部,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11项(授权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10余项;参与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10余项。

 

吴俊玉

    吴俊玉,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1级临床医学1班基础班主任。研究领域: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和早期胚胎的抗病毒机制研究;寨卡病毒、新冠病毒等新发突发传染病毒的致病机制,以及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近几年来,在Cell Research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指导2017 级本科学生参加中山大学“科创之星”寻访调研大赛,获得数字媒体类二等奖。

 

杨中汉

    杨中汉,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级临床医学6班基础班主任。研究方向:心血管与代谢综合征的免疫代谢机制;黏膜免疫与益生工程菌调节代谢稳态。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常务理事,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疾病模型分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广东省医学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2023年度深圳市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评选获“优秀班主任”(深圳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山大学优秀班主任”称号 (2020年度),“中山大学优秀硕士生导师”称号 (2019年度)。作为副主编、编委参与编写多本教材,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

 

张幸鼎

    张幸鼎,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2022级临床12班基础班主任。研究领域:围绕肿瘤转移相关的紧密连接蛋白家族分子,探究其在肿瘤化疗耐药、精准诊断和转化应用中的作用。已在肿瘤学以及药理学方向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6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和其他项目5项。

 

周忠卫

    周忠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级临床医学10班基础班主任。研究领域:1.神经干细胞命运的表观遗传及转录后调控与大脑皮层发育;2.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发育源性神经退行性病变的致病机理;3.生物大分子损伤累积与肿瘤和衰老;4.铁死亡的生理与病理作用,等。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创委基金、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启动基金等项目。参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基础+临床”双班主任制度》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并获“中山大学第十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指导“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项目1项(获中南赛区一等奖、全国银奖),大学生创新项目8项(5项以“优秀”结果结题),指导本科生参与发表SIC论文1篇。

 

我最喜爱的临床班主任(按拼音首字母排序)

蔡泽荣

 

    蔡泽荣,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五区副主任,2019级临床医学10班临床班主任。擅长结直肠癌特别是局部晚期结直肠癌、局部复发型直肠癌的规范化诊治和微创外科手术,对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有深入研究。曾获得第九届大中华腹腔镜结直肠手术达人赛华南区、中国南区、全国总冠军。

 

陈潮金

    陈潮金,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手术麻醉中心主治医师,2022级临床医学2班临床班主任。入选2022年“广州市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人才计划;现任广州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麻醉围术期大数据学组秘书。主要聚焦麻醉围术期大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主持国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特别资助、广东省重点研发等科研项目10余项。

 

何裕隆

    何裕隆,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院长,中山大学人类遗传资源平台主任,中山大学胃癌诊治中心主任,2021级临床医学7班临床班主任。研究领域:胃癌外科治疗;胃癌淋巴结转移机制和防治的研究等。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70余篇,是中国高被引学者(医学领域)。荣获中国医师奖、中华医学会医学进步二等奖等荣誉。

 

侯清华

    侯清华,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神经医学中心副主任,2021级临床医学2班临床班主任。研究领域:神经内科常见病诊疗,尤其是脑血管病、认知(记忆)障碍、头晕和神经心理疾病的诊疗。2018年入选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等科研基金多项,在Stroke,AJNR等专业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

 

梁军

    梁军,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广东省医学会颌面头颈外科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2022级临床医学8班临床班主任。研究领域:种植牙外科和颌面外科。曾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省部级课题三项,发表多篇科研论文。

 

佘颖芳

    佘颖芳,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神经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2020级临床医学3班临床班主任。研究领域:擅长癫痫、帕金森氏病、脑血管病等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治,并能处理癫痫持续状态等危急重症,能熟练气管插管。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参加国家、省自然基金,主持癫痫领域横向基金一项。

 

田晓辉

    田晓辉,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产科主治医师 ,2020级临床医学5班临床班主任。擅长产程处理、剖宫产、阴道助产、宫颈环扎等产科操作及手术,以及孕产妇危急症如难产、产后出血等救治。荣获2017年度中山大学援藏医疗先进工作者;2020年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及深圳市经济技术创新能手;2023年光明区优秀医师。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6篇,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主持校级教改项目1项。

 

汪建成

    汪建成,研究员,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山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2022级临床医学3班临床班主任。研究领域:间质干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和间质干细胞治疗疾病的细胞分子机理。近年来共发表30余篇SCI文章,其中(共同)第一/通讯作者16篇(其中IF>10分,共9篇);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等多项基金;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件,中国发明专利6件(4件已授权)。参加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最佳治疗项目奖及总决赛金奖等多个奖项;指导学生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等;荣获201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青年科技奖”;荣获2019、2021年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优秀指导老师奖”。荣获2021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王晓玲

 

    王晓玲,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现任广东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专委会常委、深圳市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专委会副主委等职位,2020级临床医学1班临床班主任。研究领域:炎症性肠病、胃肠疾病的诊治及疾病的营养治疗。主持2022年、2023年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作为第一参与人获批2022年国自然面上项目,已发表国家级论文二十余篇。

 

杨筱曦

    杨筱曦,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眼科主治医师,2021级临床医学3班临床班主任。学术专长:擅长过敏性结膜炎,干眼症和视疲劳诊治,隐形眼镜和角膜塑形镜验配,视觉功能检查和近视矫正手术。科研概况:主要从事眼表组织工程,翼状胬肉和角膜新生血管机制研究。现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各一项。在《Int.J.Ophthalmol》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扫描以上二维码

快快投出你宝贵选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