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 | 2022级国奖获得者何泠萱采访
个人介绍
何泠萱,共青团员,中山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2022级本科生,2023年国家奖学金与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得者,现任中山大学医学院女子篮球队队长。
采 访
生活篇
Q:我们都知道,大学生活有时候会带来一些压力。你有感到压力特别大的时候吗?如果有的话,你通常是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应对压力的呢?
答:当然会有压力非常大的时候,相信大家都会有那种所有事情在一夜之间奔涌而来的时候。首先,我觉得一个人缓解压力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心底里提前接受事情较坏的结果,能够接受坏结果是人成熟的表现。只有当人真正能够接受坏结果的时候,才更可能赢得好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从开始就可以“摆烂”,而是说对于努力过后得到的结果不要过于纠结,将自己囿于其中。第二,对于缓解压力,无论再忙都应该每周留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充电后再出发,休息后精神百倍地奋斗强于一直拖着一颗疲惫的心奋战。
Q:你平常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或者兴趣小组吗?这些活动对你有哪些影响和收获呢?
答:我课余会参加很多活动,比如我加入了医学院女篮并任队长一职,我也参加了中山大学刚刚举办的校运会并为学院争得了荣誉。我热爱竞技体育,我认为竞技体育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强健体魄,并且在团队中找到归属感,体育运动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同时,我也会参加一些志愿活动,在服务的同时认识自己,认识大众,认识这个城市。
Q: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人或者事情让你感到很感激或者很感动?
答:我在大一学年选修了罗微老师的跆拳道课程,虽然我和她相处时间不多,但她的工作、生活态度以及人格魅力给了我相当大的震撼。虽然罗老师可能对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但我十分感激她向我们展现出的脚踏实地、终身学习、永不止息的幸福的奋斗者形象。我从罗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人生的道理。在职业生涯的关键决胜期,罗老师没有踟蹰不前,没有害怕失败后会发生什么,而是凭借一颗运动员的大心脏闯出一片天地;虽然她在自己所擅长的体育竞技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但她仍然会在一次一次的比赛、执裁经历中总结自己的不足并改正;即使已经是业内叱咤风云的人物,罗老师仍然认真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
受访者何泠萱篮球队合影
受访者何泠萱篮球训练
学习篇
Q:.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件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事情。在平时的学习中,你是如何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呢?
答:其实一件事情到底是辛苦还是快乐是由人定义的,学习也是一样。人的心理暗示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试着不要把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看做“苦难”,而要看作一种“挑战”,不停地暗示自己,在解决困难的同时自己也在变得更强。同时,我也建议大家与心态积极向上的人多交朋友,人与人直接的互相影响与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Q:我们都知道,时间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你是如何规划和分配每天的时间的?有没有什么具体的建议或技巧可以分享?
答:对于时间管理,我的建议是根据自身情况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强度和时间安排。我建议同学们“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比如不要在十二点甚至一点之后再尝试学习、写论文、写报告、读文献,要遵循人体的自然节律。前一天的不规律一定会影响后一天,从而降低之后的学习效率。在时间安排上,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调整”,比如在几天的试验后,我明显发现我制定的某个计划没有办法在预计的两小时内完成,那么我就要权衡我是应该缩减这件事情的执行量呢,还是牺牲一点做其他事情的时间来做这件事情。想清楚眼下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并据此来规划自己的时间安排,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Q:在备考重要的考试时,你通常会选择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来帮助你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呢?
答:在备考学习环境的选择上,我和大多数同学可能会有一些不同。我倾向于随机地在几个安静的学习地点(如图书馆、自习室、教学楼、寝室)变换我的学习环境,因为我认为环境的新鲜感可以保持神经的兴奋性,同时也能是我心情愉悦。我认为学习环境最好能有“开关”作用,就是当处于某些特定地点的时候,或者我们做出某些特定动作的时候(比如倒一杯热水,整理桌面,深呼吸三次)我们的潜意识里将这个特定的地点与“工作”联系到一起,从而激发工作的沉浸状态。
受访者何泠萱
理想篇
Q:你选择学医的原因是什么?在你选择学医的时候,你对医学有什么看法和态度呢?
答:我选择医学是因为我对生命科学以及社会学都有很大的兴趣,我认为临床医学这条道路既能和人打交道,又能沉浸在专业知识当中,职业获得感比较强。在我选择学医的时候,我就已经意识到“医生”不仅仅是一个神圣的职业那么简单,它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同时也必定会面临巨大的矛盾与困难。
Q: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和目标?你希望在未来能够实现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呢?
答:在大学的第二学年,其实我的职业规划还没有特别具体,我个人目前可能倾向于从事临床肿瘤方向或者眼科方向的救治及研究工作。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患者对于我,对于医疗团队,对于中国医疗体制的信任,“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在尽力治愈或者缓解患者痛苦的同时,给予他们真正的人文关怀。同时,我也看到目前临床医生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压力,在不发达地区,医疗科研工作者与临床医生的交流是较为匮乏的,我希望自己能够找到其中的平衡,通过自己能够接触到的大量临床病例,进行真正有临床意义的研究。
Q:作为一位医学学子,你有没有什么话想对那些对医学感兴趣但还在犹豫是否选择这条路的同学们说的呢?你有什么建议或者经验可以分享吗?
答:首先我认为在选择这条道路之前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医学学习道路的艰苦以及这个职业的危险性和辛苦程度,也希望学弟学妹们多多了解当今的社会环境,并且充分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医学这条道路不适合急功近利,想要得到短期成果的人,但对于有终身学习精神,并且乐于钻研研究的朋友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受访者何泠萱
寄语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希望我自己和同学们都能在学习和生活中进步,克服重重困难,医学学习道路竞争和压力确实很大,但只要为所爱而努力,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是“岸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