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 | 专访 2023年中山大学李学柔奖学金获得者—冯时

发布人:金旭

个人介绍

(23年李学柔奖学金获得者冯时)

冯时,中共党员,中山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2019级本科生,2023年李学柔奖学金获得者。

任职:

    中山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2019级9班 学习委员(2019年9月-至今)

    中山大学医学院团委组织部 成员 

(2019年9月-2021年7月)

获奖:

2020 - 2023连续4年获国家奖学金;

2020 - 2023连续4年获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

第2届《英语世界》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大赛一等奖;

第28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铜牌。

个人经历:

曾多次参与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科研项目并担任主要成员;

曾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校级立项负责人,锚定中医药学针灸治疗研究;

组织过开展五四红旗团支部评比大赛,团员代表大会暨学生代表大会等活动;

参与过新生迎新等志愿者活动。

 

前言

    2023年10月22日中午,优秀的冯时学长在忙碌的工作学习间隙参加了我们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学长讲述了独特的学习方法,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作为“过来人”的经验。回首本科学习,学长的本科学习充满了鲜花与掌声。如今学长并未止步,而是在附院继续努力前行,培养科研能力,坚守医者初心。希波克拉底誓言仍然回荡耳边,医学求索之路漫漫,务必努力向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倾听冯学长的经验,看看他眼中的医学校园生活。

采访

生活篇——追逐日月,向阳而生

Q:学长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设定一些自己在大学时要完成的目标呢?感觉能连续四年拿到国奖真的很厉害,是有一些目标和梦想在激励自己前进吗?

    答:我会去设定一些阶段性的小目标,就比如说这段时间要六级考试,那一段时间又可能要准备某一个科研项目。设定了目标后,我自己也会更加有动力。

    而对于国奖这件事,我并不是以拿奖为目标。而是我希望能够度过一个有充实的、有意义的大学生活,我也一直以这个目标而努力。我想尽量掌握知识,打好理论的基础,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我想要探索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未来感兴趣的研究的方向。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拿奖可能是努力的一个果实。但享受大学生活这个开花的过程是更重要的。

 

Q:临床一直被认为是很“卷”,难度很大的专业,伴随着的往往是巨大的压力,学长在平时生活会有压力大的时候吗?如果有的话,学长一般会用什么方式缓解呢?

    答:我觉得大家可能都会有压力大的时候,我一般会找同学朋友或者亲戚家人交流。不管是跟朋友一起出去吃吃喝喝,还是跟家里人聊天谈心,都能很大程度的缓解焦虑。而且很多时候是当局者迷,你跟别人去分享给你带来压力这个事情。他们身为“局外人”可能会带来不一样的看法,可能就不会给你带来这么大的压力了。

    而且我觉得现在很多压力其实都来自于我们自己,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明确自己的方向,减少精神内耗。

 

Q:学长在理论学习阶段是怎么度过的呢?可以分享一下具体的生活吗?诸如每天花多少时间学习、运动?怎样高效掌握医学的诸多知识?

    答:在学校上理论课的时候,我会认真听讲尽量跟上老师授课的思路。课后我会及时总结整理。医学的授课进度很快,经常会有课上没跟上没理解的东西,我当天课下就会去查查资料,或者再看看书,把它弄明白。当我们把每天的知识都及时理解吸收了,我们复习的时候才不会感觉像女娲补天一样。

    在没有课的时候,我会抽空去实验室向师兄师姐学习一些实验的经验与技巧。在事情都忙完后,我也会好好放松。

 

Q:作为我们这些学弟学妹的学习榜样,学长有什么话想对同学们说的吗?

    答:进入到大学以来,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我们面临的选择会多很多,而且每个选择都没有绝对的对错。所以我也希望各位学弟学妹们能够在大学期间还有包括在自己未来的人生里选择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目标。人民日报上有一句话我很喜欢:“追逐日月,不苟于山川”。就是说你选定了一个目标,你就是要为之努力。这样就不会再有别的诱惑来阻碍你。

(李学柔奖学金获得者冯时)

 

学习篇——学而有巧,事半功倍

Q:临床医学理论学习任务很重,专业课繁多,学长在平时学习时如何进行时间规划?平衡好各科的学习时间?

    答:我是一个比较喜欢列to do list的人,就是MBTI里面的典型的J人。我每天晚上都会手机备忘录里列下明天要做的事项,第二天一做完,就打一个勾或者把它删掉,这样就会比较有成就感,并且能够促进你学习的正向循环。同时,在列计划的时候,大家应该大概评估待执行计划的可行性。因为你如果列了太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事情,就会导致计划太多而根本无法完成,大家可以根据估算大致花费时间,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同时针对多科目学习,我们也要做好时间分配,将时间分给更需要、难度大的科目。

 

Q:很多同学都认为英语学习的难度很高,单词很难记忆,学长曾在《英语世界》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大赛荣获一等奖,对于英语学习,特别是单词记忆方面,学长有什么小妙招或者建议吗?

    答:我认为英语学习它是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考前突击显然是不可取的。我认为大家可以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背单词软件。但无论使用什么软件,都需要坚持;此外,光背记单词的中英释义是不够的,利用语境和例句去理解单词是我认为比较好的背单词方法。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看美剧和听英文歌,所以我的英语听力能力还算不错。大家在看美剧的时候,可以尽量不要看中文字幕,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听力能力。

 

Q:学长有着十分丰富的科研经验,很多学弟学妹还没接触过科研,但对此很感兴趣,未来也想接触科研,学长有什么建议吗?诸如初入校园该怎么开始科研?如何规划大创?需要阅读什么文献嘛?导师该怎么寻找?

    答:我觉得在在本科期间接触科研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在科研训练方面,我们学院也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比如说,在上基础课的时候,像生化、生理或者是细生的授课老师大多都有自己的实验室,对科研感兴趣的同学就可以下课找老师,申请加入老师的课题组。或者给老师发邮件,申请进入老师的实验室学习。在进入老师的课题组之后,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申请大创。我记得,当时学校给我们发了一个共享表,表中记载了附属医院的各类导师以及他们的研究的相关课题。就这一点而言,我们学院是非常贴心的,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条件。

 

Q:学长成绩十分优异,平时学习中,在专业课繁重的情况下,学长是怎么做到高效预习复习?有什么小技巧或者建议可以和学弟学妹们分享吗?

    答:其实医学的专业课主要就是理解和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记忆是在理解之后不断的重复后吸收的知识。需要提的是,不能死记硬背,当然也不能光理解却不背。

    在我看来,首先,第一轮上课的时候尽量跟上老师的节奏,然后大致理解书上的内容,肯定会有一些记不住的内容,这个是很正常的,大学不需要过度担忧;

    其次,我认为医学课程之间是存在极大的相关性的,大家可以养成打通学科关系的学习方式,医学重要的是学会融会贯通;

    此外,平时我也喜欢编一些记忆口诀,加深印象和提高背诵效率;

    然后,我会在考试前一个月开始复习,将之前需要记忆的东西再背一遍,并且将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串联记忆;

    最后,在考前一天,我会把课本中的重中之重再次温习,进行最后的冲刺突破。这一般就是我的复习流程。大家需要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受访者冯时演示实验操作

 

理想篇——不忘前路,医者仁心

Q:现在学长已经进入医院,相比于以前,学长对医生这个职业的理解有变化吗?

    答:有的,最大的变化就在于我更深的体会到医生工作背后千钧的重担与责任。记得在学校上理论课的时候,我们会做病例分析题,它会告诉你患者的一些状况,需要你给出诊断和处置方案。在这个时候可能选错了,核对答案,翻翻书也就过去了,但当我们真正的面临病人时,我们做出的每一项诊断治疗措施都会影响他甚至他背后家庭的生活。我觉得只有我们心中有理想,脚下有行动,不断精进自己的临床技能、学术知识才能担得起这份沉甸甸的医学责任。

 

Q:那学长您是实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能够让你更加坚定从医理想的小故事吗?

    答:记得我刚开始实习的时候,分管的第一个病人是一个患有肾癌的大叔。第一天我送他去检查的时候什么明显症状都没有,只有一点点的下肢水肿,但最后深入检查发现是由于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出现问题,肾癌已经长到了肠腔里,而且患者患有许多基础病症。针对这个情况,泌尿外科和肝脏外科联合会诊,紧急手术。当时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急救手术,五六个小时的手术,手术室的每个人都通力合作,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我之责,把他救好。当然也很幸运,最后手术相当成功。这件事中我发现,救死扶伤真的是人生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这就更坚定了我做一名医生的理想,让我在之后的学习更有动力。

 

Q:那学长您现在对于未来有什么理想规划吗?

    答:我现在的未来规划就是能够继续按部就班的提升我的科研技能和临床水平,希望将来能够为我的病人排忧解难,更希望能够在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我的一点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