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处关于开展2018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直属系,附属医院:
为吸引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2016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印发了《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社部发〔2016〕33号)(以下简称“博新计划”)。2018年1月23日,全国博管办发布了《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18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博管办〔2018〕7号)。根据通知精神,现就做好我校2018年度“博新计划”的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项目内容
“博新计划”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全国范围内遴选400名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国家给予每人两年60万元的资助,其中40万元为博士后日常经费, 20万元为博士后科学基金。
“博新计划”通过组织同行专家进行会议评审确定资助人员。资助人员须在名单公布后3个月内办理进站手续,逾期视为自动放弃入选资格。
二、申请条件
申请人须为2018年度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科研潜质和学术道德。
(二)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的全日制博士,2018年度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
(三)拟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时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
(四)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学位获得时间须为2017年1月1日以后且于2017年12月1日以后进站;须依托所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行申请,不得变更合作导师。
(五)至本批次申请截止日期年龄不超过31周岁(1986年3月20日后出生)。
(六)“博新计划”本年度限定的资助学科详见附件1,优先资助的研究领域详见附件2。
(七)拟进站人员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商议形成初步研究计划。博士后合作导师应为该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术造诣深厚;且原则上可为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国家级科研平台。
(八)入选者办理入站手续时须将人事关系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
(九)留学回国博士和外籍博士不可申请。
三、申报流程
(一)申请人网上填写申请书。2018年2月6日后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博新计划”信息系统进行填报。
(二)申请人准备纸质材料。以下各类材料,各准备3份。
1.纸质申请书。纸质申请书需在线打印,校验码与网上一致为有效。
2.身份材料。已获得博士学位的申请人须提供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博士毕业证复印件;应届博士毕业生须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复印件或博士论文预答辩通知书。
3.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或奖励等,可以从以上类型材料中任选,但总数不超过3个。其中:论文提供全文,专著提供目录和摘要,专利或奖励提供证书复印件。
4.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可登录“博新计划”信息系统下载相关模板)。
(三)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
1.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博新计划”信息系统,网上提交申请书;上传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博士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扫描件。
2.将“三(二)”中的材料按照1-4的顺序分别装订成3册,于2018年3月12日前提交至各单位(各学院、直属系,附属医院,下同),其中1册材料由各单位留存。我校各单位的联系方式见中山大学博士后之家主页“招收信息”条目。
3.各单位审核和提交申请材料
各单位审核纸质申请材料,填写“设站单位意见”并签字加盖单位公章,所有复印件注明“已核,与原件相符”并加盖单位公章。同时,填写本单位申请人员情况汇总表(附件6)并加盖单位公章,与本单位所有申请人的纸质申请材料(2册)一并于2018年3月15日前交至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处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中山楼412),电子版发送至博士后管理办公室邮箱postdoct@mail.sysu.edu.cn。
4.学校审议,报校领导审批同意后提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四、其他事项
(一)申请进入本校同一个一级学科的人员、申请由博士导师继续担任博士后合作导师的人员的总比例不超过30%,请各单位注意把关。
(二)专家评审时间为2018年4月下旬,获选结果拟于2018年5月中旬在中国博士后网站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公布。
(三)所有申请材料均须不得含有涉密内容。
(四)请各单位接到本通知后着力做好宣传工作,广泛动员优秀博士毕业生和合作导师积极参与“博新计划”。
(五)申请人和申请单位需确保报送的电子材料和纸质材料内容完全一致。
(六)各单位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申请材料,逾期不予受理。
中山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处
2018年1月25日
(联系人:王静,联系电话:020-84113352,Email: postdoct@mail.s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