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医生培养之路——践行“三早”教育,医学院为本科生搭建早期接触临床和科研的平台

发布人:朱明辉

        中山大学医学院位于深圳校区医学园,拥有国内一流的办学条件,学院基础与临床医学教学实验室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现有教学设备7413台套,设备总值超过18063万元,拥有国内领先的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下辖12个功能实验室,分别用于开展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和临床技能培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临床导向,夯实基础、求是创新”的教学目标,秉承中山大学医科“三基三严三早”的教育理念,在传承优良教学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优势,创新教学改革,践行“三早”理念,服务好卓越医生培养。

 

早期接触临床

开设临床技能进阶培训课程,提升本科生临床技能

        临床医学教学实验室除配备常规诊断教学系统、病例采集和诊疗系统、临床思维训练系统、模拟手术室、模拟急诊科、模拟产房外,还拥有神经外科手术模拟器、血管和神经介入训练系统、腔镜虚拟训练系统、成人和婴儿ECMO和体外循环训练系统、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模拟训练系统等,为学生临床技能培训提供充足的临床模拟场所和设备。在完成临床课程实验教学、临床技能模块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优越的教学条件,从一年级新生开始,开设递进式临床技能培训课程,为本科生搭建早期接触临床的平台。

        临床医学教学实验室与学院学生成长中心及中山七院外科合作,为1-3年级的本科生开设外科临床技能培训进阶课程,目前已经培训1年级学生超过100人次,2-3年级学生接近150人次。课程建设以“岗位胜任力培训”为目标,以“递进、分层”为课程设计主线,根据学生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培训基础设计课程。外科临床技能进阶培训以24项外科核心技能为基础,分层递进,从外科基础的无菌术(包括洗手穿衣戴手套、消毒铺巾)、外科手术基本技能(缝合打结)、换药术、包扎止血,到进阶阶段的清创术、留置胃管/尿管、静脉/腹腔/胸腔穿刺、腰穿等,到高级阶段脓肿切开引流术、体表肿物切除术、脊柱损伤搬运、腹腔镜基本技能培训、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培训等,通过分层递进的培训方法,让学生们在进入临床见习之前都能熟练掌握基本及进阶外科临床技能,了解高级阶段临床技能,为临床见习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未来,医学院将进一步与附属医院临床科室合作,开展内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眼科、超声、介入等临床技能课程,真正做到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让医学生在进入临床见习、实习前就已经熟悉甚至掌握临床的基本技能,践行中山大学医科“三基三严三早”理念。

image-20230520000738-1

参加临床技能进阶培训课程的部分师生合影

 

学生感想

2022级郑尔珏:今天参加临床技能进阶培训课程,虽然只是非常基础的洗手穿衣戴手套以及给病人消毒的操作,但是结合邓刚老师讲解的外科史,我知道了如果没有这一步一步细节的结合,便难以保证病人乃至医生的安全。经过实践后,我真切地感受到临床医学不是停留于课本的知识,更需要我们不断反复实践去熟悉,甚至于形成肌肉记忆。非常感谢每一位老师的教导!

2022级谢顺意:非常感谢学院能够开展这样的临床技能培训进阶课程,“早临床”的训练模式能为未来临床课程学习和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2022级吴海根:此次外科手术培训课程非常有趣且很有意义,它让我提前接触到了临床技能,拓展了我视野的同时,也让我知道了完成一台手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也激励着我要好好学习,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2021级高灼睿:本次活动我收获颇多,提前接触临床对于我来说十分有趣,也为自己未来能更加熟悉临床工作创造了十分优越的条件,感谢学院为同学们提供如此珍贵的学习机会。此次临床技能培训我学习到了基础的腔镜理论和腔镜操作,也尝试了单手打结、持械打结。课程设计十分精彩,让我对未来的临床学习更加期待。希望学院能更多地开设临床技能培训课程,让大家更早的接触临床,为未来的临床见习、实习以及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2021级师文瀚:参加临床技能进阶培训课程受益良多,体会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大转变,亲手操作这些机器还是感觉有不同的体验,提前为未来在临床工作做一点小小的预习 ,希望以后能更多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能够学习更多,体验更多!

2021级赖世欣:周六参加临床技能培训课程收获颇丰,这个活动让我初步了解了临床上的一些常用基础操作,一些看起来很容易的操作真正实践起来就会发现真的要熟能生巧才行,总的来说非常喜欢这个课程,希望以后还能有不同内容的临床技能培训!

2020级罗霖:通过对缝合打结和腔镜基本技能的学习,我对外科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手术视频中快速娴熟的操作其实都是一次次反复练习的结果,感谢学院提供这样一个优质的平台以及老师们的耐心指导,让我们有机会早接触临床,早期进行外科操作的练习。

2020级李镇钧:这次课程让我亲自体验了腹腔镜的许多基本操作,模拟的机器很真实,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很困难。除此之外还体验了达芬奇机器人,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我希望可以参加更多培训课程以及平时也可以来练习。总的来说这次的临床技能培训课程收获非常大!

 

早期接触科研

开展科研技能培训课程,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

        以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为目标,基础医学教学实验室开设基础技能性、经典验证性、系统综合性、研究设计性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项目。在完成实验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联合学生成长中心,利用系统完善、功能齐全、开放共享、网络互动的实验教学平台,周末时间面向本科生开展“基本科研技能培训”活动,包括生物样本采集、组织取材、石蜡包埋与切片、HE染色、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目前已经培训本科生近300人次;同时将“基本科研技能培训”活动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各级创新创业大赛、自主科研计划等科研探索形式相结合,循序渐进强化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加科研技能培训课程的部分师生合影

 

学生感想

2021级方丽舒:在本学期的科研技能培训中,我收获满满,学习了流式细胞术、组织切片染色、蛋白BCA定量及Western Blot等理论和操作。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次上样时,老师指出了我不严谨的手法,并告诉我实验的关键所在。这些实验细节和思维是在理论学习中很容易被忽略的,非常感谢学院和老师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操作机会!他们全面的准备、认真细致的指导都让我感受到科研的魅力。

2021级卢浩然:我有幸参加了基本科研技能培训,掌握了流式技术、组织切片、HE染色及Western Blot等诸多实验技术,对我今后的实验课程与未来的科研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非常感谢老师以及师兄师姐对我全程的帮助与指导,他们不仅耐心地解答我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还为我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总之,这次培训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会认真总结所学所得,并将其适用在未来的学习与科研中。

 

        中山大学医学院基础与临床医学教学实验室充分发挥优势,践行“三早”教育理念——“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实践”,在传承中山大学医科优良教学传统的基础上,将不断改革创新,全力服务好卓越医学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