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举行第六期师生交流午餐会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9-03-24

3月21日中午,中山大学医学院于北校园大外宾接待室举行第六期师生交流午餐会。本期午餐会邀请了中山眼科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林浩添医生作为交流嘉宾,学院辅导员陈秋敏老师以及各班同学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本次午餐会。

会上,林浩添医生、陈秋敏老师及学生一起学习了2019年全国两会精神,从教育、医疗等关注热点进行了讨论学习。随后,林医生强调了医学生要善于利用时间,打好专业基础;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扎扎实实地学好计算机技术、人文素养等相关技能,这样才能够在未来更有竞争力。

在自由提问环节中,林医生首先就如何利用好碎片化时间的问题,结合个人经历提出了提前安排计划与切换的两种方法,如林医生本人就将接下来两个月每天的基本任务都细化好,用切换的方法来消除积累的疲惫感和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而对于专硕与学硕如何抉择的问题,林医生认为首先应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选择,学硕可能更多的是探索未知的事物,而专硕则偏向已知技能技术的磨练等。对于如何克服学医漫长过程中的焦虑,林医生则提出了要坚定决心、制定明确目标与充实自我这三点来进行应对。最后,林浩添医生积极鼓励大家参与实验室的研究,对职业生涯都大有裨益,同时欢迎同学们到其实验室参与科研学习。

本次午餐会由医学院党总支济世第一支部举办,通过与临床医生的面对面交流,为广大医学生对今后的学习与前程的思考提供了更好的指引与帮助。

附:现场关注问题的Q&A

Q:碎片化时间-如何更加充分利用?

A:首先要接受,这个状态是一个整体的趋势,花一整块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情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比如:花一周的时间去学习某一门科目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如何利用的碎片化时间,关键是三点,第一:要给自己清晰的时间日程安排,我会用一个很简答的app,是365日历,用这个来安排好自己的日程。第二:要有快速对状态的切换能力,因为时间的碎片化,所以容易在不同的时间做不同的事情,所以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快速的转换,适应环境。第三,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要加强运动,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做好该做的事情。

 

Q:老师,请问专硕和学硕要怎么选?

A:首先,我们先说两会里面的相关性很强的两篇文章,文章是关于学硕和专硕的争论,其实现在临床和科研是密不可分的,只是看自己的一个倾向,临床的学习和技能是存在平台期的,临床中的某些技能掌握熟练后,到成为正高或者副高后,确实也不会特别特别累;不过学硕科研是不断发展的,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在未来年龄稍微大一些,再去学习是很困难的,要在最好的年华,学习这些最困难的东西,在未来的发展也就会更好,现在的大城市三甲医院,对医生的科研也是有一定要求的。

 

Q:学术型的研究生,时间跨度很长,很容易产生焦虑,师兄是如何克服这些焦虑的?

A:每个人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学医的回报通常是滞后的,刚出来的医生,其实工资不是很高,要有长期坐冷板凳的心理状态。其实那段时间,我读博士期间,补贴也不是很高,但是那段时间,其实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高,真正对自己的目标的努力,将来想做一个更精细的、更受人尊重的医生,那就要去努力提高、掌握充足的技能。

 

Q:老师,我身边已经有很多同学参加了课余实验室,如果我要参加,我该如何选择我的方向,如果做科研,势必要放弃现在已经有的一些社团活动?

A:社团生活应该是给自己作为一个调剂,适当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但是去尽早接触科研,锻炼相关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这是和我们未来的发展和职业是相关的。至于选择方向,其实选择一个更好的团队是更重要,对于现在来说,选一个真正很好的老师的团队,其实是很重要的。在这里为我们的团队打一个小广告,我们欢迎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同学来参与我们的团队,人工智能是未来一个很有前景和应用潜力的产业,结合起医学,目前也是新兴产业,这个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尤其适合,因为你们这一代人从小接触到了大量的计算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