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师生热议“基础+临床”双班主任制度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1-04-13

“基础+临床”双班主任制度为学生创造了职业精神的培养条件,使学生们能够近距离的接触医生职业的素质和必须条件,为学生尽早适应临床医学的教学提供了保障。我们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发现,学生们特别欢迎临床医生从临床的角度讲解基础课的知识,特别是临床外科班主任来为自己的班级讲解解剖理论和实验课时,临床班主任都特别的自信,学生们听得也特别的认真,他们的亲密关系极大地提高了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可以说是最大程度地鼓舞了同学们对于临床医学基础课程学习的热情,调动了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基础+临床”双班主任制,因此建议更多的临床班主任能来基础课程任教。

——医学院基础班主任、中山大学教学名师周丽华教授

学院开展“基础+临床”双班主任制度,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之余,提前进入临床学习,明确一名医生应掌握的技能和努力的方向,是非常好的创新。
有以下几点建议:
1、可成立班主任带教团队。一般来讲,在本职工作中,两位班主任都是团队PI,工作繁忙。可由两位班主任带领自己团队的若干subPI,分组共同指导学生,使得学生有更多时间得到指导。
2、可参考八年制全程导师制度,量化指导学生工作量的指标,如规定每学期指导的次数。
3、两位班主任可积极进行科研合作,基础-临床相结合,学员可以在班主任的结合领域进行选题和研究,方便班主任指导。
4、可设立学生科研基金,调动学生科研积极性,同时从本科就开始学会科研管理,利于今后的科研发展。

——王辉,医学院临床班主任,中大六院胃肠外科主任王辉教授、主任医师

基础临床双班主任制度是一项非常好的创新性制度,能最有效的将基础和临床老师的优势结合起来,对医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更有帮助。在基础科研技术和思维培训方面,基础老师科研给同学提供良好的帮助和支持。在临床学科及临床科研方面,临床老师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给同学提供和创造临床实践及培训机会。二者相得益彰,可以更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建议完善基础老师和临床老师的互动,这样能更有效的加强配合,做好班主任工作。

——医学院临床班主任 附属一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医学院开展“基础+临床”双班主任制度,为学生建立起基础和临床沟通的桥梁,为学生提供基础和临床不同方向的思维,是对基础和临床整合式教学改革的探索。作为临床班主任之一,我有幸参加其中,通过组织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学习,探索基础和临床教学结合的模式,也组织临床病友会让学生到病人群体中体会患者心声,补充在课堂上无法感受到的人文关怀。我更期待双班主任制度在基础和临床整合式教学改革中引导改革方向。

——陈铿 医学院临床班主任,附属八院骨肿瘤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根据我个人主观感受和数据客观调查,医学院大力推动的“基础+临床”双班主任制度发挥了十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这些积极作用可以体现在早期接触科研训练、早期感受临床实践、学业辅导、职业规划等方面。另外,深入到各班级内的两位班主任,可以离每一位学生更近,能够更加具体、全面的了解班级内学生情况,因此,班主任们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提供相应的指导与资源。同时根据班上同学们的及时反馈,老师也能更加清楚实际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的关注点与需求点,以此作为参考,丰富完善老师们理论教学和临床带教的内容。

双班主任制度,从医学院17级柯麟班开始具体实施,现已落实到每一个班级,为促进该制度能够进一步完善,根据广泛调查,主要有以下建议,首先要持续邀请更多优秀的老师们参与进来,设置班主任时,要充分考虑老师和同学们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以保障后续活动开展的顺利。另外就是要树立典型榜样,让更多的班级开展相关活动有优秀的参考对象,并且对各班开展班主任相关活动有一定的具体要求。

——2017级本科生 谢文宇

“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这是中山大学医学院“双班主任”制度给我的最大感受。其中,临床班主任丁培荣教授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丁培荣教授是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室的副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导、美国外科学院院士(FACS),在同层次的医学人才中算是最年轻的。丁教授在班会上教会了我们何为名医——本领过硬治病救人;上善若水大爱无疆;高瞻远瞩开拓时代。这三个层次一一递进,深刻阐明了名医的内核:首先有真本事,能治好病人,同时要有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体谅与共情患者的处境,进而能够看到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趋势与医疗痛点,创新技术与医疗模式,开创性地推动医学进步,造福国家与世界。随后,丁教授还邀请我们参加科室的组会,旁听师兄师姐的临床研究进展,为今后进入临床夯实基础;从自身经历教导我们如何以名医为目标努力,等等。那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教科书上的知识是有切实意义的,并且以名医为目标要求自己时,我能感受到真实情境与明确方法。

——2018级本科生 毛端中

基础临床双班主任制度的实施,和我院“医学科学家”的培养目标高度切合,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科研、临床双肩挑的全能型人才,帮助学生成为医术与医德兼具、创新与实干兼得的医学生。希望临床和基础班主任能够更多地与学生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地指导性建议,让学生了解医学前沿方向、学术成果、就业方向等,让学生对未来有更加明确的规划和认识。

——2019级本科生 冯媛媛

“基础+临床”双班主任制度能让我们早接触临床和学术研究,临床班主任会带领我们参观医院,了解临床工作;基础班主任可以在带我们实验室,帮助班上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前进入实验室学习。两位班主任可以解决同学们不同的问题,为同学们的未来发展方向给出更全面的建议。除此之外,班主任还会为我们介绍学长学姐解答我们的困惑。希望我们能更多的接触临床和学术研究,充分体现该制度带来的优势。

——2020级本科生 郑成源